高山低谷 087。罾棚角 (經 浪茄仔)

萬宜水庫東壩-麥理浩徑二段 (M019 – M021)-浪茄-浪茄仔-罾棚角橫山徑-罾棚角-原路折返

難度:4 / 5(暴曬,夏天不宜。路徑崎嶇非常容易走錯路,亦需不少攀爬)
路程:9 公里
時間:5.5 – 6 小時
總上升 500 米,總下降 490 米
當日天氣:29 – 33 度,南風 3 – 4 級


087


路線

行程由萬宜水庫東壩出發,順走麥理浩徑二段,路徑以下降為主,約 25 – 30 分鐘便抵達浪茄。在此離開麥理浩徑走出沙灘,在沙灘行走時可走到近岸邊較濕的沙地,較省力之餘亦能有效避免入沙。走到浪茄灣東北面最盡頭的岩石坡處後覓路上升,兩旁的植披略高但路胚尚算明顯。向上爬升約 25 米後沿小岬角繞到東面的浪茄仔。走到最外圍後繞回浪茄仔的路開始變得崎嶇,部分下降位置高低差略大需手足並用。末段亦需經幾塊較斜的岩壁下切至浪茄仔,有一定難度,雖有前人留下繩索但建議別過份依賴。

在浪茄仔稍作休息後沿東面的岩坡上升,路況和剛剛在浪茄登上山丘的一段相若。登上罾棚角咀區域後開始出現不少分支,在這裡宜清晰確認路徑後才繼續前進。通常的走法是登上山嶺後經長岩頂及罾棚角頂抵達下降至罾棚角前的平地,此路線於登山 app 裡亦有標示。但這次到訪發現西側山腰有路胚可走,可完全省去登上長岩頂及罾棚角頂(路徑實際位置難以描述,但基本上與山嶺平行,一直朝岬角方向覓路便可)。前往罾棚角前的山丘約需 50 分鐘至 1 小時,一公里多的路程大部分時間均沿茂密的灌木林走,因此建議穿長褲 / legging。來到山丘處已能看到非常壯闊的風景。沿南面小路下降,這段下坡路除了碎石較多外算是比較易走。一直走到陸地的盡頭便抵達罾棚角,前方孤獨的小島名為飯甑洲,甑為古代容器,取其形似飯碗的形態。這裡是海天一色的天涯海角,是盡情放空加上不願回程的好地方。回程的建議原路折返是最簡單的路線(不建議取道睇魚岩頂),部分路口可能因方向掉轉而變得難以辨認。回到浪茄仔時太陽大概已移至西方,可在岩石有遮陰的一側小休。浪茄亦可能有小販可補給。而最後的一段麥理浩徑由下降變成上升則變成最後的難關,爬完天梯回到東壩後便完成行程。


分支

  • 位置 1 沿麥理浩徑二段走可到西灣山涼亭西灣山
  • 位置 2 有小路登上西灣山涼亭,但路況不明
  • 位置 3 從浪茄仔登上罾棚角區域後有大量分支路,最穩妥的走法跟從登山地圖登上最高位置沿山嶺走,但缺點是要登上長岩頂及罾棚角頂兩個小山峰
  • 位置 4 北走可經長岩灣至睇魚岩頂,路徑同樣有不少分支,亦極耗體力(延伸閱讀:高山低谷 032。睇魚岩頂, 罾棚角

後記

  • 路徑體力消耗大,浪茄及浪茄仔兩處均需作少量攀爬。走出罾棚角後除了折返便沒有更易的退出點,出發前宜作周詳計劃及充分準備。宜帶備手套,穿長褲或 legging
  • 罾棚角近崖邊地勢險要,遊覽時需小心
  • 如文中所述,這次出罾棚角走了一條 Viewranger,OpenMap 均沒有標示的山腰小路,可免卻登上長岩頂及罾棚角頂,省去不少體力。雖然路胚比想像中的明顯,但不保證能輕易找到,決定路徑時需顧慮實際情況及身體狀況
    雖然夏天能欣賞到能見度極佳的空與海,但高溫及暴曬會令行程相當艱辛,一般不建議夏天前往,否則請做好充足防曬措施。

交通

起點及終點均為萬宜水庫東壩

  1. 新界的士由東壩至西貢市中心約 120 – 130 元
  2. 專線小巴 9A (萬宜水庫東壩 – 北潭涌),只在星期日及公眾假期 15:20 – 18:00 期間服務

分類:新界東標籤:, ,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