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ject 2026.第八章。Mount Kilimanjaro(坦桑尼亞 )

【Marangu Gate-Mandara  Hut-Hormobo Hut-Kibo Hut-Uhuru Peak

路程:74 公里
時間:6 日 5 夜

天氣:起點 Marangu Gate 約 18 度,山頂溫度約為零下 8 至 9 度,加上風寒效應,體感溫度在零下 15 度左右。溫度變化與每 1,000 米下降 6 度的理論吻合。
總上升及下降:4,285 米


10.jpg


Mount Kilimanjaro

地球上,七大洲的最高峰合稱為「Seven Summits」,完成 Seven Summits 這個壯舉是不少登山家的夢想,能完成一座已是很多人的極限。非洲的代表 Kilimanjaro 在 Seven Summits 中高度排行第四,因可徒步登頂令其攀登難度不算特別高,是初試 Seven summits 的首選,每年吸引逾萬人登山。山名的起源有兩種主流說法,一說是非洲斯瓦希里語的「Kilima (山)」和查加語的「Njaro (閃耀/雪白)」結合而成的「雪白的山」;二是單以查加語「Kilima (非常困難) + Jaro (旅人)」推敲的意思—「無法逾越的山」。Kilimanjaro 是一個火山,有三大火山錐,其中 Mawensi (馬文濟峰,5,189米) 和 Shira (西拉峰,3,962米) 已經位移並成為死火山,Shira 曾經是最高的一座峰,但經歷千年火山活動後倒塌至不足 4,000 米。目前的最高點則是 Kibo (基博峰,5,895米) 。Kibo 目前為睡火山狀態,上一次爆發在 10 – 15 萬年前。1889 年德國由地理學家 Hans Meyer 首次登頂。1961 年 12 月 8 日坦桑尼亞獨立日前夕,人民國防軍代表 Alexander Nyirenda 在 Kibo Peak 豎起坦桑尼亞國旗和象徵自由的「Uhuru torch」,Kibo Peak 亦同時易名為 Uhuru Peak (烏呼魯峰) 紀念坦桑尼亞獨立。Uhuru Peak 在斯瓦希里語中意思為「自由」,故山頂又有「自由之巔」之名。Kilimanjaro 位置接近赤道,但山頂終年積雪,堪稱世界奇景。但隨著全球暖化日益嚴重,山頂的冰帽面積已比從前大幅減少。專家更預計所有雪面會在未來十數年間完全消失,「赤道雪山」之名恐怕很快不復再。


旅程

Kilimanjaro 至少有七條攀登路線,是次出發前在 Marangu route 與 Machame route 之間選擇。Marangu (Coca-cola route) 是唯一全程設有山屋不用紮營的路線,登山體驗與其他路線相比就如喝可樂般愉快,但海拔適應時間短令登頂率比其他路線低。Machame (Whiskey route) 從南蔍登山,如品嚐威士忌,較艱辛的路線,但擁有更佳的風景。考慮到上次在四姑娘山 Base camp 的極寒天氣,團隊最後選擇了有瓦遮頭的 Marangu route。至於海拔適應的問題,我們把五天的標準行程拉長至六天。畢竟花了一大筆錢,加上長途跋涉,成本高昂下總希望能一次成功。

  • Day 0:從香港出發乘搭卡塔爾航空 QR 815 至多哈 (DAR),轉乘 QR 1357 至吉力馬札羅 (JRO),兩程班機飛行時間達 16 小時
  • Day 1:從 Marangu Gate 上升至 Mandara Hut
  • Day 2:從 Mandara Hut 上升至 Horombo Hut
  • Day 3:在 Horombo Hut 附近作海拔適應
  • Day 4:在 Horombo Hut 上升至 Kibo Hut
  • Day 5:登上 Uhuru Peak 並即日下降至 Horombo Hut
  • Day 6:下降至 Marangu Gate 完成行程 

Prologue

在山上待上六日五夜,要準備的東西自然不少,當中以禦寒衣物為主(別以為非洲 = 熱,山頂的溫度可低至零下十度)。因為有 porter 的關係,只要付錢基本上可以帶上很多東西,只是帶太多的話也難於整理。反而出發前必需做的事是注射黃熱病疫苗。雖然坦桑尼亞目前並非黃熱病疫區,但有經驗指出若入境其他國家時被發現曾到訪疫區 / 高風險地區而未能出示黃熱病針紙的話有機會被拒絕入境(可用另一本護照免卻問題)。為免影響日後的行程,加上坦桑尼亞其實被肯亞,剛果等高風險地區包圍,因此若身體狀況許可的話最好去打一針。疫苗只能在長沙灣及灣仔的衞生署的旅遊健康中心注射,一般需提早八星期預約,並在出發前十天注射,確保疫苗能完全發揮保護作用。

打針前會先見醫生,向醫生簡介行程後他會建議不同的藥物,如我們這次登山為主的行程醫生亦建議打破傷風針及處方高山症藥物。除了黃熱病外,瘧疾也是高風險的疾病,但目前沒有疫苗,只能服用兩種預防藥物。兩者價錢為百餘元與過千元的差別,較便宜的前後要服用逾一個月,貴的只需服用至旅程完結後一星期。惟兩者分別有噁心、頭痛、暈眩及腹瀉等副作用。在高海拔遇上這些症狀的話會十分麻煩,因此最後沒有處方瘧疾藥,取而代之的則要做好防蚊措施。完成注射後還要在中心待一會看看有沒有特別反應,整個過程約需個多小時。


Day 0 香港—多哈—吉力馬札羅

凌晨 00:50 開始第一航段從香港前往多哈,飛行時間長達 9 小時 50 分的。香港與多哈緯度相若,整段航程向西飛行。多哈與香港有五小時時差,因此抵達多哈時只是 05:40。本以為兩小時的轉機時間有點長,但哈馬德國際機場大部分登機閘都沒有連接橋,需提早不少時間到閘口乘坐接駁巴士登機。匆匆吃了點東西後便登上下一程飛機。由多哈往吉力馬札羅需 6 個小時。此程採用較舒服的 787 Dreamliner,機上乘客也不多,有不少空位。

這個slideshow需要JavaScript。

坐了大半天飛機,腰酸背痛的狀態下終於來到地球的另一片土地—非洲。吉力馬札羅機場設備簡單,落機後直接走進機場大堂填表入境。入境程序略慢,等候過程中更經歷了數次停電,入境系統多次重啟,花掉不少時間。及至所有人順利入境後我們的行李都全被丟到地上了。通過簡單的行李檢查,甫踏出機場已看到協作 Top Climbers Expedition 在一旁舉牌等候。坐上協作安排的小巴前往市中心 Moshi,約一小時的車程中領隊作了行程簡介和交代明天的集合時間。抵達 Moshi 後先到 Top Climbers 的辦公室清繳餘下的團費,領隊同時會檢查各人的裝備,有缺的話可租借。領隊亦會再次確認隊員有沒有特殊飲食要求,以便安排未來數天在山上的膳食(按:本以為協作會直接不準備不吃的食物,但原來他會記下有特別要求的人數,如我們有兩人不吃雞,他們會將原本以雞炮製的菜式其中兩份換成其他配料,其他人則可繼續享用,算是貼心的安排。)。完成所有程序後協作再送我們到附近的酒店安頓,準備明天一連六日的 Kilimanjaro 之旅。入住的旅館名為「Parkview Inn」,房間闊落整潔,亦備有蚊帳,可安心入眠。 

10006.jpg
吉力馬札羅國際機場
10007.jpg
八人的行裝 show hand
10008
登上協作 Top Climbers 安排的小巴 
10009.jpg
Briefing 的同時亦認真檢查各人的裝備
10010.jpg
前往酒店途中,戴著雪帽的 Kilimanjaro 首次現身。

Day 1 Marangu Gate (1,800m) — Mandara Hut (2,720m)
♦ 8km。Ascent 920m

早上 7 時多離開酒店,由 Moshi 至 Marangu Gate 約需一小時車程。Marangu Gate 的環境有點像馬來西亞 Kinabalu 的登山口,有避雨亭、歷史介紹牌及紀念品商店等。空曠處更有一座能爬上的 Kilimanjaro 模型讓人一嚐「登頂」滋味。 在 Marangu Gate 先要填妥所有隊員的個人資料及處理行裝重量,安排足夠 porter 後才可出發。一般而言每個 porter 可搬運 15 公斤物資,除了自己的大背包外,連同其餘登山物資,一行八人共聘用了 13 名 porter。辦理手續及安排 porter 的時間有點長,等接近兩個小時,由陽光普照等到烏雲密佈。當下起傾盆大雨的一刻,領隊突然走過來說可以起程了…當下有不爽的感覺,除浪費了一整個好天氣的早上外,在最惡劣的情況下起步確實破壞心情,甫起步便要穿上原本只是隨便塞進背包的便利雨衣。也罷,總覺得每次登山,成功與否上天早已安排,只願登頂日是個好天。

10011.jpg
位於 Marangu Gate 的 Kilimanjaro 模型。同樣的模型在 Moshi 市中心亦有一座。
10012.jpg
模型的山頂製作認真,細節如火山口及旁邊的 Mawenzi Peak 也有展現。在市中心的一座模型山頂則放上了 Uhuru Torch。
10014.jpg
在閘口登記,這本簿在到達每個營地都要填一次。猶記得第五天在 Horombo Hut 疲累到連握筆都沒有力。
10013.jpg
等待過程中吃掉的 packed lunch,鍚紙包著的是燒雞。有特別飲食要求的則以魚代替。

待雨勢稍緩時正式出發,首日的行程不算長,走 8 公里至海拔 2,720 米的 Mandara Hut。隊員均有海拔 4,000 – 5,000 米的登山經驗,這天的行程應該不難應付。遊走於高原森林 (Montane Forest) 之中,樹木擋去不少雨水,免卻「照頭淋」之苦,但換來的則是不少泥漿路面,抵達山屋時鞋坑都填滿泥濘。下雨加上樹木屏蔽,第一天看到的風景不多,特別的高山植物也要到更高海拔才出現。沿領隊設好的 pacing 慢慢爬升,3.5 小時後抵達 Mandara Hut。登記完畢後獲分配兩間 4 人的山屋,屋內呈「凹」字型結構,上下格床頭尾各橫置一張床,空位只有中間的小位置,雖然狹窄但有床鋪枕頭,加上四人一屋的密度其實算非常舒適了。進屋後 porter 會為每人準備一盤熱水供洗臉和抹身,亦會在 common room 準備茶點。直至下午六時晚飯時間前都是自由時間,但安頓好後餘下的時間其實也不多。Common room 的環境不錯,協作亦準備好餐具、醬汁、茶包及即沖飲品等,我們只需帶保溫瓶裝熱水便可。在非洲山上的第一頓晚餐,有湯、炒菜及飯。食材及口味均十分「大路」,盡量減低有人不想吃而令身體能量補充不足的情況。晚飯後半小時領隊會來簡介翌日的行程及起床時間,同時查詢各人的身體情況,並量度血氧及心跳,在監察高山反應方面做得不錯。完成後便可以回房間休息。

10015.jpg
趁雨勢稍為緩和時出發
10016.jpg
雨後河水豐盈
10017.jpg
高原森林的地貌,開揚風景欠奉,但為登山者擋掉不少雨水。
10018.jpg
Mandara Hut 的登記處,環境不錯。
10021.jpg
相對狹窄的四人山屋,受周邊環境影響亦頗為潮濕。
10019.jpg
每天完成行程後都有的下午茶,多數為爆谷或炒花生。
10020.jpg
晚餐亦比想像中豐富

Day 2 Mandara Hut (2,720m) — Horombo Hut (3,720m)
♦ 12km。Ascent 1,000m

每天早上都有專人敲門 morning call,在應門前他們絕對不會離開,所以亦不用擔心忘記設鬧鐘。Morning call 後 porter 會送上 breakfast tea 及熱水洗臉。從起床至早餐約有 45 分鐘至一小時的時間,看似充裕但單是從溫暖的睡袋爬出來已花上不少時間,在早餐前亦需收拾好行裝交給 porter 搬運,若手腳慢或不想那麼緊迫的話可選擇再早一點起床。清晨的天氣不錯,晨光映照在草地及山屋屋頂上,氣氛和諧。是日早餐有水果燕麥、香腸、炒蛋及麵包等,款式及味道均在預期之上。除熱水外,協作亦準備了幾桶凍水供我們裝水沿途飲用。

10023.jpg
晨光映照的 Mandara Hut,有一點歐洲風情。
10022.jpg
Mandara Hut 的山屋及 Common room
10024.jpg
很合胃口的早餐

今天要走 12 公里,前半段仍然是高原森林地域,領隊不時為我們介紹沿途的動植物,當中有不少香草,亦有提神及舒緩腸胃不適的草藥。隨著海拔攀升,周邊環境漸變為高沼地 (Moorland),植物亦因應高沼地長年積水的特徵變成疏水性較強的草 / 禾本科植物,深色的有機泥炭土亦是非常肥沃的土壤。約三分二路程後來到 3,400 米的休息點,拿出協作準備的 packed lunch,當然沒有熱食般吸引,但至少能果腹應付餘下的路程。一月是 Kilimanjaro 較暖的時間,在海拔三千米走動時即使沒太陽亦不會感到寒冷 (約有 8 – 9 度),但靜止久了仍然會感到寒意。而不知算不算好運的我們,在抵達涼亭不久便下起大雨,想不到要連續兩天用上便利雨衣。雖然雨勢很快減弱,但持續的濃霧令餘下路程的風景略為遜色。下午四時前抵達 Horombo Hut,這個營地聚集了登山與下山的人,規模比 Mandara Hut 大上不少。協作貼心的為我們安排了較舒適的 4 人山屋,本以為環境會和昨天的差不多,但打開門後不禁「嘩」了一聲,房間是兩邊的上下格床,床頭尾有充足空間放背包;房中央更可橫放一張餐桌,面積是昨天山屋的三四倍。之前做資料搜集時也看不到這種山屋,屋內亦有淡淡的木香,似乎是剛建好的山屋。至於其他安排與昨天相同,等食飯,briefing,不怕冷的可到外面觀星,盡是簡單的慢活時光。

10025.jpg
從另一角度看 Mandara Hut
10026.jpg
繼續在高山森林中穿梭
10027.jpg
薄荷株
10028.jpg
相對寬敞易走的路段
10031.jpg
環境漸漸轉變,喬木減少。
10030.jpg
進入高沼地
10033.jpg
火炬百合
10032.jpg
四名領隊 Masuu、Frank、Gabriel 及 Irene。
10034.jpg
濃霧下來的午餐地點,後方為廁所。
10035.jpg
非洲渡鴉
10036.jpg
冒雨繼續爬升
10039
Horombo Hut 到著
10037.jpg
領隊安排了較舒適的山屋
10038
Horombo Hut 後方長滿特色植物「千里光」。領隊說它們只會出現在水源豐裕的地方。
10040.jpg
Horombo Hut 的廁所,能在海拔 3,700 米看到這個格局完全是意料之外。(這是剛清潔過後的情況,實際如何還得看當日的山友有沒有公德心…)
10041.jpg
第二天的晚飯。協作大廚的廚藝的確不錯。
10042.jpg
晚飯後測量血氧及心跳,比起我們,領隊在海拔 3,700 米的狀態完全是另一個層次。(心跳 53,血氧90%)

Day 3 Horombo Hut (3,720m) — Zebra Rock (4,030m)
♦ Acclimatization, 4km。Ascent 300m

10043.jpg
每天早上都會送來 breakfast tea
10044.jpg
稍舊一點的山屋,後方高聳入雲的是非洲第三高峰 Mawenzi。
10045.jpg
孤高的 Mawenzi 與千里光群
10046.jpg
是日早餐,已對大廚有百分百信心。

今天是海拔適應日,Marangu route 走五天或六天的分別便在此。有信心的可省去這天直接前往下一間山屋。部分隊員選擇留在山屋周邊自行進行海拔適應訓練,往上走的則取道往 Mawenzi Hut 的 Upper route 上升至海拔 4,000 米附近。這段路的坡度比前兩天平緩,走起來不會太辛苦,只是起步不久又再度下起大雨…難道 Kilimanjaro 要先深層潔淨我們的心靈嗎?冒雨走了兩公里來到 Zebra Rock,一塊巨型的熔岩石,內裡的礦物長年受沖刷而形成黑白相間的紋路而得名,好天氣的話會是個不錯的景點。

10047.jpg
前往今天的目的地 Zebra Rock 
10048.jpg
她有個漂亮的名字,everlasting flower
10050.jpg
遍地的千里光,好像走進了Mario World
10051.jpg
有一點淒美
10052.jpg
巨大的 Zebra Rock,相片看不出其實高六至七米。中間部分的黑白相間較明顯。

拍照過後領隊問我們想不想繼續 acclimatization 至 4,300 米的 Mawenzi Hut,但眼下雨越下越大,完全淋熄了繼續往上走的意志,所以大家都決定到此為止折返 Horombo Hut。這天的活動只有兩個多小時,空餘時間比較多,領隊亦趁此空檔安排回營後向我們介紹整個登山協作團隊。眾人在 Horombo Hut 外的空地圍圈,簡單介紹過後領隊說要預演登頂的慶祝儀式,雖然只是簡單的圍圈唱歌,但眾人都沉醉於輕快的歌聲之中。看著他們愉快的笑容,不禁覺得,活在同一天空下,究竟是他們的快樂很簡單,還是我們追求的東西太多?

Jambo, Jambo Bwana (Hello, Hello Sir)
Habari gani (How are you?)
Mzuri sana (Very fine)
Wageni mwakaribishwa (Guests, you’re welcome)
Kilimanjaro
Hakuna Matata (There is no problem)


《Jambo》是登 Kilimanjaro 必定會聽到的歌曲,帶有歡迎及鼓勵的意思。Kilimanjaro一句亦會換成「Tembea pole pole (Walk slowly)」、「Utafika kilele (You will get to the summit)」、「Wageni wakobomba (Guests, you are awesome)」等符合音節的短句不斷重複。

10055.jpg
想不到這個環節這麼感人

他們唱完一連串的歌後,領隊說他也想聽我們唱香港的歌。相隔八千公里的兩地,遠道而來為了踏上自由之巔的非洲屋脊,過程肯定辛苦,但信念不死—

踏上這無盡旅途 過去飄散消散失散花火
重燃起 重燃點起鼓舞
或許到最後沒有完美句號 仍然倔強冒險一一去征討
踏上這無盡旅途 誰又能鑑定你的醜惡與美好
來提步 壯闊跑道
合十雙手去禱告 人生夢一場革命至蒼老
難得夢一場革命不老


我們的登山夢,化成《無盡》

而此時此刻,能代表我們家的,別無他選—

榮光之聲,響徹自由之巔

沒有想過,這半小時的活動可以令人感動落淚,音樂真的是強力的共同語言。歌聲之中,雲霧漸散,陽光穿透雲隙,彷彿象徵著希望來臨。是巧合嗎?反正我相信了,希望在明天。

10053.jpg
午餐絕對要用驚艷來形容
10054.jpg
個人認為水準甚至在不少餐廳之上
10057.jpg
美麗的黃昏
10058.jpg
有限的食材,卻能每天都做出變化。
10059.jpg
Kilimanjaro 晚上的天氣通常都較穩定

Day 4 Horombo Hut (3,720m) — Kibo Hut (4,720m)
♦ 9.5km。Ascent 1,000m

準時的敲門聲,開門一看,今天除了兩位侍應送來熱茶熱水外,還有期待已久的藍天和白雲呢。走出屋外已能看到其中一個火山錐 Mawenzi,尖削的黑岩石鋪上白雪,給人強烈的震懾感。走到山屋另一邊,等待了四天的 Kilimanjaro 終於首次出現在眼前,心中莫名的感動。一切順利的話,不出 24 小時我們便會站在非洲之巔。在那個未知的高海拔領域裡,我們的命運會是如何?

10060.jpg
迎接晨光
10062.jpg
Horombo Hut 廁所外貌
10064.jpg
在山上的第四天終於看到山頂,此刻正被山帽雲覆蓋著。

今天的行進距離和爬升跟第一二天相若,但海拔已上升了不少,空氣也變得更加稀薄。或許今天天氣好的關係,有美麗的風景分散注意力,走起來並不感到吃力。通過前段的高沼地後路況變得更平緩易走,沿途亦能清楚看到周邊的生態由高沼地變成高山荒漠 (Alpine Desert),植物變得更矮,更疏,到最後只餘下沙、石和最高的火錐 Kibo Crater。足下這片土地完全不像是海拔 4,000 米以上的風景,大自然鬼斧神工實在令人大開眼界。這片一望無際的荒漠段亦貼心的設有兩個廁所,若錯過了便要有無遮掩地解決的準備。接近 Kibo Hut 前路面坡度稍為回升,但緊記著「pole pole」這句 Kilimanjaro 的座右銘,慢慢走不用心急,始於在超高海拔地帶,身體出現任何問題都會很困擾。

10065.jpg
一步步邁向非洲之巔
10066.jpg
旅途中周邊環境不斷出現微妙的變化。遠方的綠色屋頂是廁所。
10067.jpg
踏進高山荒漠
10069.jpg
洗滌心靈的風景
10070.jpg
所有事物在這裡都彷似歸於塵土
10072.jpg
快將到達 Kibo Hut

下午一時抵達 Kibo Hut,登頂前的最後一個休息點。獲安排與 Horombo 一樣的山屋,似乎比 Horombo 的更近期建成,連樓梯也未完全築好。前往 Common room 途中偷望了一下傳統的通鋪床位,相比之下空間實在有天壤之別。很感謝協作能安排到較佳的住宿給我們,能在登頂前有個較舒適的環境休息實在令士氣大增。由於 Kibo Hut 海拔太高,水源變得更珍貴,是日不會提供熱水供梳洗,這也是能理解的。午餐依舊豐富,但 4,700 米的海拔環境令大家的食慾都明顯減少。人體會減慢新陳代謝來適應高海拔環境,腸道蠕動減慢,因此會不想進食,連喝水快了也會有作嘔的感覺,Common room 內就有一名女士突然嘔吐大作被送下山。用餐過後在 Kibo Hut 閒逛一會,發現紮營的人不少,感覺會比睡通鋪來得舒服。有陽光和受屏蔽的地方溫度也有明顯的分別。回山屋後稍停止活動便感到寒意,躲在睡袋卻難以入睡,只好閉目養神。

因為凌晨出發的關係,領隊在下午五時已經安排晚飯,希望我們能在飯後爭取時間休息。但大家的動作都變得遲鈍,結果遲大到。受高海拔影響,加上距離上一餐太近,這餐依舊吃不到很多。飯後最後一次測血氧,眾人的數值均在 80% 以上,被領隊稱為「summit material」(登頂的材料?),再作簡單的 briefing 後便放我們去睡覺了。起床時間時晚上 10 時 40 分,三小時不到,但對於我這類睡不了的人反而更好,不用眼光光,等天光。

10073.jpg
比 Horombo Hut 簡樸很多的 Kibo Hut
10074.jpg
跟 Horombo Hut 一樣的山屋,可見樓梯仍未完全建好。
10075.jpg
日落時份望向 Mawenzi Peak,現在已和它差不多一樣高了。

Day 5 Kibo Hut (4,720m) — Gilman’s Point (5,685m) — Stella Point (5,756m) — Uhuru Peak (5,895m) Horombo Hut
♦ 21.5km

旅程最關鍵的數小時,徘徊於零度的晚上,起床一刻是刺骨的冷。領隊說山頂溫度在零下 15 度左右,跟之前在 Mountain Weather Forecasts 看到的一致,所以不加思考,將所有帶上山的衫褲都穿上便對了。出發前的「早餐」是餅乾和蛋糕仔等輕食,吃太多的話很容易在中途嘔吐。由於今晚會再攀升近 1,200 米,領隊建議我們即使沒有不適也先服用半粒 Diamox 減低突發狀況的風險。凌晨 0 時 20 分開始最艱辛的登頂段,領隊額外安排數名 porter 隨行以做到一對一支援。由 Kibo Hut 至 Gilman’s Point 是整個旅程最艱辛的一段,3 公里多的路爬升近 1,000 米。選擇在凌晨登頂的原因,除了天氣相對穩定外,看不到周圍的環境也是很重要的原因,皆因看到這樣恐怖的斜度的話大概不少人都會直接放棄吧,原來眼不見為淨確實有其意義… 前往 Gilman’s Point 途中有三處巨石可擋風,領隊都會選擇在此小休。休息時領隊不斷提醒我們喝水,吃能量補充品,亦開始為我們揹背包減重。在漆黑的夜裡,高海拔伴隨著嚴寒,眾人都出現不同程度的高山反應。的確, 5,000 米以上不是人類應該存在的地方,但想想花了多少時間、金錢和心機才走到這裡,確實沒有放棄的理由。還是那個信念,只要高反不嚴重,便要一直走下去,就如領隊說,「Pain is short but victory is forever」,協作們亦全程叫喊鼓勵的說話,「Non-stop, to the top!」。沒錯,只要捱到日出,所有情況都會轉好。海拔 5,300 米後的路變得更斜,需手足並用,路面的碎岩也增多,緊隨前人的腳步避免踏上不穩的岩石滑墜。搏鬥 4.5 小時後終於來到一平坦處,5,685 米的 Gilman’s Point,能領到黑白證書的 checkpoint。出發前領隊說黑白證書和 Stella Point 的綠色證書均是「沒有意義」,要拿便拿登頂的金色證書!好吧,都是鼓勵的說話,以他們的體能來說當然是游刃有餘。小休途中領隊拿出水杯和暖壺送上薑茶,真想不到他們的背包還帶了這些東西。

Gilman’s Point 的位置已是火山錐頂的區域,因此餘下路段的坡度放緩了不少,但取而代之的則是鋪雪的路面。我們是由 Marangu Gate 登頂的前鋒隊伍,沒有前人足跡下領隊在前頭小心的踩雪開路。只能容一人通行的狹窄路面,雖然不用裝上冰爪,但遇上硬冰時需非常小心,旁邊便是陡峭的火山口內壁,沒有任何圍欄,稍一分神踏空後果可大可小。若往 Gilman’s Point 的路是最困難,那前往 Stella Point 的路大概是最危險。步步為營的又走了一個小時,Stella Point 的標示出現了,最艱辛的都已經過去,只是晨曦還未出現,想不到我們的速度能在日出前通過 Stella Point。這裡亦是 Mweke route,Machame route,Umbwe route 的匯合點,若從這些路線登頂的話更可免去剛剛的冰雪路段(不是說 Marangu route 最簡單嗎?之前做資料搜集完全沒看到 Gilman’s Point 至 Stella Point 段的描述…)。最後直路,體力大概已消耗盡,餘下的全靠意志力前進。時間來到清晨六時半,遠處照來金光,在萬尺高空迎來破曉,腳下白雪被染成粉紅,十分美麗。正當沉醉在這片和諧美景,一陣大風捲起周圍的冰雪,被打中時有如刀片刮臉。邊閃避邊爬上一個又一個的雪坡,前方每一個都很像山頂,但總有另一個坡躲在後面。及至來到最後一段直路,看到盡頭的牌時,終於能確定自己即將站在非洲之巔。

10076.jpg
經過三個雨天,在登頂的一天終於放晴,此趟旅程算沒有遺憾了。
10077.jpg
在非洲之巔見證日出
10078.jpg
染成微紅的登頂段,很漂亮,很斜。
10079.jpg
2020.01.15 06:41 7 summits 非洲代表 自由之巔

此刻的山頂人不算多,本應可以慢慢拍照,但山頂的風力絕對有 8 級以上,令眾人都非常狼狽。加上領隊不欲我們在這極高海拔逗留過久,所以匆匆拍照後便趕我們回程。縱使心情興奮,但也掩蓋不了身體的疲倦,我真的還有力氣安全下山嗎?話口未完,領隊便叫我跟他互搭肩膊,然後便一支箭的衝下剛剛的幾個雪坡。彷似很危險的活動,但這段路面較闊,而且都是新雪及有一定厚度,即使滑倒也不會失控或撞石。結果在 5,800 米來了一次 500 米短跑,有夠瘋狂。回到 Stella Point 後邊休息邊等齊人合照。接下來往 Gilman’s Point 的一段依舊難走,沒上冰爪的情況下若踏中硬冰幾乎一定會滑倒,若在這段狹窄的路面出現狀況,領隊也不見得能及時伸出援手,因此必須小心下降,身體重心傾往山體一邊。回到 Gilman’s Point 後的漫長的下降段則不算很難走,收起登山杖手足並用的話問題不大。只是日出後看到這段路的坡度不禁懷疑自己剛剛是怎樣爬上來。離開岩石較多的路段後,領隊再次跟我搭膊頭,說這段路都是細沙可以不用按剛剛登山的路徑直接「剷下山」。噢!這不是前幾年在富士山的「御殿場大砂走」嗎?極速飄移下山,省掉不少力氣(穿了兩對羊毛襪感覺不到,回到山屋才知鞋內全是碎石)。上午十時左右回到 Kibo Hut,頓時感到自己已經透支,有一種以為自己在發夢想醒來的呆滯感。協作很貼心的為我們清潔登山鞋,又指即使最後一個下來亦會給一小時小休,所以早下來的可以有更長的休息時間。太好了,簡單抹乾身後便鑽進睡袋,終於我在這個海拔高度都能立刻睡著了。

Kilimanjaro 7
非洲屋脊上的藍白灰
10080.jpg
Stella Point 的風景,艷陽高照。前方是走 Machame route 的人,我們要回 Kibo Hut 則要橫過前方的冰雪地區回到 Gilman’s Point 
10081.jpg
冰雪特寫
10082.jpg
Stella Point 與 Gilman’s Point 之間的狹窄雪道,危險度不低。
10083.jpg
回程時補拍 Gilman’s Point

回神過來已是下午一時多,得知全員成功登頂並平安回到 Kibo Hut 的消息令人高興。但今天的行程還未結束,因為要即日下降至較低的 Horombo Hut。吃過午餐收拾好行裝後便開始下降,走的是昨天上來的路,領隊也很放心走在隊伍中間位置,不刻意限制我們的步速。下午七時前回到 Horombo Hut,這最沒有壓力的一晚,晚餐吃得一點不剩。但明天依然要早起,因為還有 20 公里路要走。

Day 6 Horombo Hut Marangu Gate
♦ 20km

最後一天是持續的下降,經 Mandara Hut 回到 Marangu Gate。帶著輕鬆的心情下山,可惜天氣沒有想像中的好。本以為穿過雲層後能見度會好轉,但邊走邊聽見雷聲都心知不妙。便利雨衣第四度出動,竟然成為了旅程中最實用的裝備。回到 3,000 米以下的高原森林,累積了不少從高處流下的雨水後,泥路都變成泥沼,加上青苔及濕滑的石頭均令路面變得難走。不過比起昨天的艱辛,這些都不算什麼了。最後大家用了六個多小時下山,下午二時半回到 Marangu Gate,領隊為我們每人準備了一支代表成功登頂的 Kilimanjaro Beer,滿載汗水和辛勞的味道。就在慶祝的同時,雨勢變得更加猛烈,真的不能小看熱帶雨林的強烈對流雨,遲一點出發的話便完全中招了。在享用午餐的同時我們亦要計算給整個團隊的小費,基本上每個職位都有不成文的「最低工資」(如porter 每天 10 美金),領隊說金額會在所有人面前宣佈,若知道自己表現比其他人好的話對他們是種鼓勵。為了感謝他們六日來的照顧,我們也自願的送了身上不少東西給他們,希望他們有更好的裝備帶領往後的人登山。

10085.jpg
回到 Marangu Gate,慶功啤酒早已準備好
10086.jpg
這個以薯條點綴的蛋餅超出了我對食物組合的認知,實在太好吃。
10087.jpg
感謝環節,為了每人都能拿到禮物,能送的幾乎都送了出去。

來到旅程的最後,領隊們再次唱出 Kilimanjaro 之歌,而我們則在下山途中心血來潮,想到一首他們大概會喜歡的歌。

Amani.和平
Nakupenda.愛
Nakupenda We We.我們愛你

大概是我們這一代,最早接觸的斯瓦希里語
用他們的語言,哼一首他們未聽過的歌,the power of music。


備忘

  • 出發很擔心的三件事情,「食,訓,痾」。在網上找到的資料均不多。親身經歷後都比想像好。膳食方面以西餐為主,協作表示大廚曾進修高海拔餐膳,懂得因應海拔及登山者的身體機能調整飲食,加上其廚藝實在不錯,絕對可以放心吃。住宿方面,或許出發前我們特別要求了 Private Tour ,我們一行 8 人在山上均被安排 4 人一間的山屋,各自攤開背包後還有空位走動,與網上看到的「集中營」式通鋪相比實在有驚喜。而廁所環境亦比想像中好(Marangu Route 禁止租用私人廁所),所有山屋旁均有有蓋廁所,更可沖廁及有水洗手(最高的 Kibo Hut 則是旱廁及沒水洗手)。不得不說一句,這比之前在中國的登山體驗差太遠。
  • 水源方面完全依靠山水,飲用的水協作會加入淨水丸消毒。出發前擔心衛生情況不佳還特地買了額外的淨水丸及 Lifestraw 水瓶,結果後期也直接飲用他們提供的熱水(在較高海拔的兩天看到水是淺黃色的),至少我們整團人也沒出現水土不服。另外,杯 / 水壺無可避免會有未能過濾的沉澱物,最後一口建議不要飲用。
  • 傳播黃熱病的蚊活躍於海拔 3,000 米以下,因此登山頭尾兩天除防曬外亦要噴塗蚊怕水 / 蚊膏。先塗防曬後噴蚊怕水,因驅蚊成份 DEET 噴在衫褲邊亦能發揮作用。
  • 高山反應會令身體內的氣體膨脹(原理等同薯片包裝袋在高海拔膨脹),產生更多的胃氣及屁,為了生存請盡情釋放別死忍。
  • 灌水是高海拔登山的真理,領隊亦常把「Water is the best medicine」掛在口邊。每天抵達營地後,盡全力喝水。這次經驗是每天喝兩公升以上的水。
  • 1 – 2 月及 8 – 9 月為登 Kilimanjaro 的最佳時期,1 – 2 月較暖, 8 – 9 月降雨率則較低。
  • 簽證方面,持特區護照入境坦桑尼亞免簽證。早前在不同網誌表示用特區護照入境遇到困難,加上協作在出發前提醒辦理落地簽證需要很久,為求保險花了 50 美元辦了網上簽證。結果入境時不但用不上,更被關員嗆要好好看他們官網列出的免簽證國家… (只怕未能出示的話又會被說另一番話)
  • 坦桑尼亞貨幣為先令 (TZS),亦能使用美金。

登山預算

旅程基本開支約為港幣 20,500 – 22,000 元:

  • (機票)香港至吉力馬札羅來回機票:港幣 6,500 – 7,500 元
  • (協作)費用約為每人 1,600 美元(全包,包括登山前後一天的住宿)。團隊越大人均成本越低
  • (小費)旅程完結後給予登山團隊,人均約 200 – 250 美元。計算方法為崗位每日酬勞 x 天數(如領隊每日 20 美元 x 6 天則是 120 美元)。費用由全隊攤分。我們一行八人的團合共聘用了 4 名領隊、1 位廚師、2 位侍應及 13 位 porter。若覺得個別協作表現很好的話可私下打賞或直接在每日工資中調整

連結


後感

終於,再完成了一個夢,把自己帶到了海拔 6,000 米的門前。

回來之後,常常被問登頂一刻是否很感動,其實那時候只有辛苦。回想多次海外山旅,感動往往都在旅程完結,沉澱過後才湧現。一步一經歷,不同風景、人和事,造就每次獨特又珍貴的回憶。八人全數登頂,根本是一個奇蹟。而這一次令人感動的,還有 Uhuru Peak 這個地標的特別意義。如文首所述,它是自由的象徵。我們在一年前已在計劃這次登山,而巧合卻無奈地,我們的家正正在流失最基本的自由。香港的局勢我們沒有多說,但原來他們都知道不少。我們喊的「Fight for freedom」,還被他們說「Tanzania did not need to “fight" for freedom」。他們純真的笑容,簡單的歌聲卻有著很強的感染力。也許你會辯駁,他們只是在做好自己的工作,但至少,他們克盡己任。

或許當物質及利慾太豐富時,連最基本的價值觀都可以被扭曲。

從小時候爬家旁的平山,現在登上了第一個 7 summits。也許這就是山緣。
Kilimanjaro 一役後,腦海浮現了許多之前未想過的路線。
往後的路也越來越有挑戰性

Project 2026,將會繼續下去
願未來 我們仍能如從前一樣
同遊天地

延伸閱讀:高山低谷海外山旅

高山低谷
2020.01
Team Kilimanjaro
Gordon Lai
Jane Cheung
Jimmy Chan
Kaiwing Tong
Kathy Wong
Katy Chan
Kennedy Leung
Zan Wong
supported by Top Climbers Expedition crew
Guide
Frank Merma
Masuu
Irene
Gabriel
Cook
Shaban
Summit supporter
Alphonce
Cowboy
Denis
Frank
Mohamed
Waiter
Leonard
Porter
Anuary
Gervas
Hanss
Jorvw
Magesa
Mery
Robery
Roman
Witness
願你們一生平安
10001.jpg
Kilimanjaro.完美謝幕

分類:海外標籤:, , , , , , , ,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