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ject 2026。第四章。哈巴雪山(中國)

【哈巴村-黃土坡草場大其拉-干河-大本營-壁風石-雪線-絕望坡-月亮灣-哈巴雪山

路程:30.6 公里 (D1: 8.7 公里 / D2: 21.9 公里)
✶ 哈巴村 – 新大本營: 8.7 公里 (可以騾代步)
✶ 新大本營 – 山頂: 6.6 公里
時間:3 日 2 夜 (D1: 5 小時 / D2: 12 – 15 小時)
總上升及下降:2,670 米

天氣:-2 至 20 度 (D1 天晴後有雨雪;D2 間中天晴,大風)


Haba.jpg


哈巴雪山

哈巴雪山位於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它沒有雲南其餘兩座雪山「玉龍」和「梅里」般著名,但玉龍雪山主峰扇子陡 (5,596米) 攀登難度極高,目前最高只能抵達 4,680 米的官方景區,而且不用攀登;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 (6,740米) 更是沒有登頂紀錄,而且目前被禁止攀登,因此哈巴雪山現時是雲南唯一能夠登頂的雪山。「哈巴」為納西語,意思是「金子之花朵」,它與玉龍隔金沙江而立,在納西神話傳說中為兩兄弟。1995 年由李順友(又名好四)首度登頂。5,396米的頂峰與金沙江的海拔差接近 3,500 米,因此登山過程中能看到非常明顯的氣候及環境變化。山頂終年積雪,沒有複雜地形,屬非技術型攀登,是想一試攀登高海拔雪山的不錯選擇。


旅程

哈巴雪山攀登周期短,二至三日即可完成。兩日一夜行程只需在山上留宿一晚,但登頂日需攀升 1,300 – 1,400 米。三日兩夜有較長的海拔適應期,登頂日攀升減至約 900 米,但需在黑海及 4,600 米以上的大石板紮營,如遇上風雪天氣會較狼狽。是次行程如下:

  • 登山前兩日: 於深圳機場附近過夜,乘搭翌日早上的航班前往麗江
  • 登山前一日: 抵達麗江後轉乘協作安排的車輛約 4 小時至哈巴村,途中會有約 1 小時遊覽虎眺峽
  • Day 1: 哈巴村 > 大本營
  • Day 2: 大本營 > 哈巴雪山 > 哈巴村

Day 0: 麗江-哈巴村(2,670)

從麗江機場乘坐機場巴士直達總站藍天賓館(一出機場便能看到,沒有中途站,每位 20 人民幣,車上付費),協作安排的車一早已到達,直接跳上車前往哈巴村。沿途公路的路面比想像中好,顛簸甚少,虎眺峽之後的路則比較險要,沿崖邊而走之餘亦可能會落石,抵達哈巴村前亦可看到玉龍雪山。玉龍、金沙江與哈巴三者的強烈高度差,猶如被斬成兩邊的地貌,令人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001.jpg
由協作隊哈巴雪山好四兄弟安排的八人車
002.jpg
虎眺峽,國家 4A 級風景名勝區

抵達哈巴後入住哈巴雪山好四驛站,甫進屋內便看到來自各地登山隊的旗幟及相片,登山氣氛十分濃厚。住宿環境不錯,老闆娘也非常親切。房間以五行命名,空間寬敞(若加床至三人則稍迫)。早晚飯則要走到隔壁的小屋。晚飯過後領隊好四為我們簡單介紹旅程及冰爪,冰斧的用法,然後便各自回房休息準備明天起行。

004.jpg
抵達哈巴雪山好四驛站
005.jpg
積雪的哈巴雪山一隅,看似很近?明天便知道。
010.jpg
雪山的高度 人心的寬度
006.jpg
客棧環境舒適
007.jpg
房間配置,這是加了床的雙人房。
008.jpg
最令人關心的洗手間,有熱水,在水準之上。
006_2.jpg
另一邊用膳的地方,掛滿不同登山隊的旗。
006_1.jpg
盛載著多少人的回憶
009.jpg
第一天晚餐,遠比期望的好。

Day 1: 哈巴村-黃土坡草場(3,100)-大其拉(3,600)-干河(3,800)-大本營(4,000)

09:30 出發,大背嚢交由協作運送,全程輕裝上陣。先走約 1 公里出村,離開村莊範圍後便可選擇騎騾或繼續徒步登山。這段登山路全程為泥路,撇除海拔因素的話不難走,而騾群也是取道相同的路,故斜度也不會很高。在原始森林中穿梭,經過一重又一重的杉樹,高山的環境跟台灣如出一轍,唯獨都是香港找不到的風景。來到小休地點黃土坡草場,一個被群山抱擁的草原,天空與陸地色彩分明,十分寫意。

011.jpg
出發前的早餐,還有能預防高山反應的穌油茶。
010_1.jpg
大背嚢由後方的騾群馱運,辛苦了。
013.jpg
離開哈巴村
014.jpg
左邊的是領隊好四,哈巴雪山登頂第一人。
015.jpg
離開村莊後便可騎騾
016.jpg
山路不算難走
017.jpg
騎騾的話可保留體力
038.jpg
浩瀚的黃土坡草場

小休後協作示意我們先行往上走,相信是讓我們騎騾之餘亦能有一定的運動量。黃土坡草場以後的路斜度較前段高,但仍然是可以陡步的程度。沿途景觀沒大變化。接近中午時分來到大其拉,登山隊及騾群都會在這裡大休(食物自備),這裡的小木屋有熱水供應,亦可生火取暖。休息過後突然下起雨,沒有陽光照射下立即感到寒意,幸好只是驟雨,對旅程影響不大。一直走到海拔 3,800 米的干河,抵達大本營前最後一個小休點。這裡可從河床往上望到積雪的哈巴雪山。干河至大本營騎騾的話還有約半小時路程,如果徒步則可以走另一邊的捷徑。再度越過重重樹林後來到一片被山包圍的空曠平地,這裡便是哈巴雪山的大本營。

018.jpg
大其拉中午大休點,騾仔也躺下休息。
019.jpg
干河,已能看到上方的積雪。
021.jpg
進入大本營範圍
022.jpg
大本營的環境也是十分寫意

大本營很有空間感,協作隊標示高度為 4,080 米,但眾隊員的海拔計均顯示該處只有接近 4,000 米。意味著明天的攀升將會接近 1,400 米。我們入住的是一個大蒙古包,內裡有墊高了的床板及保溫物料,環境尚算不錯。一般情況下三時多便會抵達大本營,離晚飯還有一段的時間,可爭取時間小休。晚飯過後協作為我們調較冰爪及分發冰斧,同時告訴我們將於凌晨 3 時 30 分出發。

023.jpg
帳篷裡的床位
024.jpg
大本營的晚餐

Day 2: 大本營-大石板(4,200)-壁風石(4,550)-雪線(4,900)-絕望坡(5,200)-月亮灣(5,320)-哈巴雪山(5,396)-折返

025.jpg
登頂前的早餐,協作似乎知道我們很喜歡蕃茄蛋…

正常也不會睡得好的一個晚上,未到 2 時大家都已醒來。吃著協作準備的麵條,一如所料的沒有胃口,但接下來是接近 12 小時的路程,怎樣也要迫自己吃多一點。所有裝備準備妥當後便開始登頂之旅。起步初段仍然是樹林路段,山路受屏蔽故幾乎沒有風。但離開森林界限來到大石板後風勢便越來越大。大石板初段仍是沿泥路而走,但這裡的泥土比之前鬆軟,容易溜後,對小腿的負擔很大。後段泥土減少,廣闊的石板路類似 Mount Kinabalu 的登頂段,反而較好走。然而當天整段一直吹著側風,且屏蔽位欺甚少,令人沒有機會停下來歇息。越過壁風石後天色逐漸明亮,幸運的話可在此欣賞到日出及日照金山,山路左邊亦可看到下方的 C1 營地。來到這個高度路旁已開始出現積雪,這種雪石混雜的道路是最難走的路段,既有崎嶇及濕的碎石,亦有很滑的冰面,上升還好,下降則需非常小心。隨著海拔上升,接下來的路面都接近鋪雪了,但協作表示這裡的雪不滑,還未需要上冰爪,這種判斷真的只能靠他們了,踩在前人的腳印坑似乎是較安全的前進方式。協作一直在旁鼓勵:「4,800了,越過這個坡就4,900了。」。越往上爬,斜度及積雪增加的速度都比想像中快,冰斧插下去幾乎可以把整支柄覆蓋掉,積雪至少也有 50 厘米。4,900 米附近為雪線 (Crampon Point),協作會在雪線前讓你小休及為你穿上冰爪,這裡務必好好休息才繼續前行,因為往後的路將愈見難走。穿上冰爪後的爬升其實是很穩定的,前提是踏出每一步前另一隻腳及冰斧均是在穩定狀態。雪線後的地形很簡單,只餘下銀白色的雪風起時,周圍曚朧一片,或許是雲霧,或許是因為大風捲起積雪。協作說當天的風勢頗大,雖然不至於令人企不穩,但或多或少構成前進的壓力。身邊是無盡的風和雪,可以想像那些登極地的人,遇上 white out 會是多麼的恐怖。不和恐懼是最大的敵人,然而,往前踏出都每一步盡是前所未見的風景和體驗。走下去,是理性與感性的掙扎。

026.jpg
破曉
034.jpg
大石版
033.jpg
前方便是雪石混雜的路段
026_1.jpg
雪山之美

沿著繩索一步步踏在前人的腳印上,出發前,網上資料均說雪線上是走 10 – 20 步便要停下來休息,這個描述真的是親身來到後才感受到是怎麼的艱苦,強烈的無力感,深知時間緊逼,卻無法加速。

不知走了多遠,終於從迷霧了走了出來,眼前景象開始變得清晰,大概是穿過了雲層的高度吧。關門時間將至我回頭一看,協作再度提醒我即使有體力登頂,也要保留體力下山。的確,大部分登山意外都是在下降時發生…

027.jpg
有雲飄過時,仿似身處另一個星球。
034_1.jpg
登山名言:眼睛在天堂,雙腳在地獄

但是,這不是放棄的時候。

隨著坡度提升,路上多了一條輔助攀升的紅繩。手拿紅繩,雙腳依舊重覆著同一組動作,雙眼看到的只有雪地和無盡的路。偶爾看見飛機在不遠處飛過,卻聽不到引擎的聲音,似是空氣稀薄令聲速減慢。這種高海拔的寧靜,就如走進了神聖的淨土。這一刻,只餘下靜默的大自然,以及在苦行的自己。協作間中會跟我說幾句話,像是確認我還有意識一樣。

來到絕望坡,名字直接道出了難度。雖不是危險路段,但數百米的距離爬升 120 米,斜度足以令人卻步,這裡也是最多人放棄的地方。對面開始迎來登山者,有成功登頂的,也有中途下撤的,有些更是被協作拖下來的,這或多或少會使你的信心動搖。雖然離終點已經很近,但看著下來的人狀況還是挺狼狽的,因為那段路著實很斜,甚至有一兩個人連站著走也不敢,褲外的安全帶扣著繩索,一直坐著緊拉繩索慢慢往下推進,臉上是恐懼的,讓人不禁擔心其實是否能安全下山。更實際的問題是由於下山的人大多扣住了繩索,所以每逢有下山的人走近,我便要放開繩索,站遠一點讓他們先行經過,由於一路走來也依賴著那繩索,所以每次要放開也難免有點慌張,而且要在沒有繩索和冰鎬的情況下要站穩,是挺累人的。

在這裡,意志受到最大的考驗,要在絕望中,堅守前進的信念。

039.jpg
什麼叫絕望

通過絕望坡來到了月亮彎,彎月形的雪路,旁邊是灰白色的懸崖﹐此彎之美,之險,有如只會在小說中出現的場景。來到這裡已能隱約看到山頂的木牌,多麼令人振奮的一幕。一個個成功登頂的山友都說一定要撐下去,說今天的山頂非一般的美。加油,這是真正的,勝利在望。

登頂的一段路,眼看木牌越來越近,不禁感觸起來,登頂一刻,連眼淚都流出來了。在山頂上,接過協作的一根煙,坐下欣賞山頂的寧靜,雲海作伴,連人生也開始反思起來。回想整過登山過程,原來登頂不是重點,登山路途中每個位置都有它的美,都可以停下來欣賞,重點是整個登山過程和身邊的人,我因為這次旅程,認識了一個很好的協作,認識了一班新朋友,才是我登雪山最大的收鑊。雪山之行,始於哈巴,有緣登上此山,感恩。

035.jpg
哈巴雪山,海拔 5,396 米

備忘

  • 哈巴雪山全年均開放攀登,最理想的登山月份為 5 月中旬 10 月上中旬的登頂窗口 (Spring & Autumn window),此段時間為季侯風間隙,天氣較穩定,風速也較低。但能否遇上仍很看運氣。
  • 好四驛站的設施齊全(有拖鞋,WiFi),大本營則沒有拖鞋,可按個人需要決定是否帶備。大木營沒有乾燥室,請帶備足夠替換衣物。非登山裝備可留在哈巴村。
  • 首日由哈巴村至大本營的路段,騎騾可保留體力作翌日登頂,徒步則可幫助身體適應,兩者各有可取之處。能力許可的話可於早段徒步,抵達干河後騎騾至大本營,能熱身之餘亦可讓在抵達大本營前慢慢減低運動量。
  • 背囊大小視乎個人所需, 40L 以上會較鬆動。登頂背囊則需有足夠空間放置冰爪及冰斧。以下裝備為必須:至少中筒的防水登山鞋 (Gore-tex 更佳)、雪套、雪鏡及高遮擋性的太陽眼鏡。眼鏡以貼面為佳,以免強風將沙石由空位吹入眼。
  • 在雪地上從背嚢裡找東西是很痛苦的事情,起行前宜記清楚不同物資的位置。補給亦建議使用 Energy Gel / 得力素 / 葡萄糖粉,進食容易及省時。
  • 海拔 4,000 米的含氧量為海平面的 60%,上升至 5,500 米時會再降至約 50%。哈巴雪山處於低緯度地區,4,000 米的大本營仍能找到樹林,豐富的植物拉高了該區的含氧量,高山反應的風險也較低。但若保暖措施不足或大幅度活動的話仍然很易頭痛及頭暈,抵達大本營後宜立即帶上冷帽保持頭部溫暖及灌水補充水份,同時做適量腿部伸展運動舒緩疲勞。
  • 協作表示當日舊大本營人數眾多,因此安排我們入住 4,000 米的新大本營,設備較新及寬敞。舊大本營位於接近 4,100 米處。雖然只有 100 米差距,但這直接影響翌日清晨上升的幅度及距離。基於登頂時間有限,建議可跟協作商量是否能入住較高的舊大本營。
  • 香港現時沒有直航往麗江,可選擇經深圳直航或由香港至昆明再轉乘火車前往。建議由深圳出發,可省去不少交通時間換取較好的休息。

關於協作隊

這次選用了哈巴雪山好四兄弟協作隊的計劃,負責人正是首名登上哈巴雪山的李順友,他已登上哈巴雪山過千次,目前他的協作團隊有 133 人。由此可知登山協作是哈巴村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但他們對登山者的支援偏弱,說是協作,但大部分時間登山者都要跟從他們的步速及休息點,最大的問題是協作還會在休息點抽煙,動軏耗上了十數分鐘,這嚴重影響了個人的登山節奏。他們對雪山十分了解,但對你的認知有限,也不見得他們會關心(連基本的血氧心跳檢測也沒有)。但無可否認的是他們於雪地下降給予登山者很大的支援。對於有意找他們為協作的筆者有以下建議:

  • 堅守自己的節奏及步伐,想休息時務必停下來。遇上停留過長時自己直接繼續行程,雪線前的路不難辨認(雪線後你也不可能走得比他快),即使慢慢走也別停下來令自己 cool down。
  • 帶領登山者登頂對他們來說是十分明確的目標,只要你沒主動求下撤,協作可能會用安全帶拉你上山(就如拉騾仔一樣…),這種接近強行的登山其實頗危險,有機會令自己身體超出負荷而發生意外。所以緊記保持一定理智。
  • 登頂的標準關門時間為上午 11 時,部分協作可能會較寬鬆,但會在你登頂後立即催促下山。視乎不同協作,有的會牵著你下山,有的會叫你坐下再拖著你下山,雖然快但趕時間下山其實頗危險。午後驟變的高海拔天氣可以十分恐怖。可以的話試著跟協作要求較早出發(我們 03:30 出發,但沿途聽到不少人在 01:30 已經起行了,足足有 2 小時的差距)及選擇較安全的方法下山。同樣緊記保持一定理智,別勉強登頂。
  • 協作會跟你說帶 500-800 毫升的熱水便夠,這只對他們足夠。雖然耗水量真的不多,但對於不常接觸乾寒高海拔地區的我們,準備 1 公升的水絕不嫌多。只帶熱水便可,山上燒的熱水並不會去到燙口的程度,真的太熱仍可以直接取雪把水降溫。

微信 ID:y2297445991(哈巴雪山好四顛峰探險服務)


登山預算

三日兩夜的行程每人費用為 2,580 人民幣(五一及十一長假期會漲價)。費用包括麗江至哈巴村的來回接送,抵埗當晚至下山當日的早晚謄食及住宿,一對一的協作支援及來回騎騾及主要裝備借用等。


連結

[哈巴雪山的文章絕大部分為國內登山者所撰,惟不少均是倒模文章,不少重要資料如距離時間等均與實際有很大出入。]


後感

高山低谷第六個高海拔旅行,一行七人來到了海拔高度來到 5,000 米以上的世界。「只要没有高反,無論如何也要堅持下去。」這份意志,成就了三人成功登頂,其餘四人分別在 5,000,4,800,4,700 及 4,600 米下撇。雖然未能全員登頂,但大部分團員都來到人生的新高度。Summit push 的過程中,每次從協作的對講機聽到同伴下撤時,這段冷冷的句子怒總是令人百感交集。退出的大概沉重,餘下的更像要背負僅餘的希望。這種衝擊和體會,足以令人成長。

哈巴雪山被標籤為入門級雪山,但兩日一夜的行程登頂日需上升近 1,400 米,遠超過每日上升不超過 800 米的安全上升幅度。山頂前的絕望坡斜度亦需要無比的體力及意志來克服。因此,把哈巴雪山說成是體驗雪山的首選似乎更適合,若要登頂,「入門」這兩個字似乎是低估了它的難度。

雪地登山,難度完全是另外一個層次,換來的風景亦然。這個荒涼的世界裡,一舉一動,全是意志的考驗。它令人著迷的地方,直至踏足前,你也不能確定是否能好好的站在那裡。一旦放棄,你不能繼續進度,而是重頭開始。而且所有登山條件都變得不一樣。

這看似可惜,但山一定比你長命
請別將生命用在一座山身上,世界還有很多的風景等著你
請用有限的時間,看無限的風景。

無論是熱淚盈眶的登頂,或是急流勇退的下撤,這都是生命中唯一的旅程
只要你喜歡山

延伸閱讀:Project 2026 – 高山低谷海外山旅

高山低谷
2018.05
Team Haba
Kaiwing Tong
Kathy Wong
Kennedy Leung
Jane Cheung
Jimmy Chan
Scott Ching
Zan Wong

分類:海外標籤:,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