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ject 2026。第一章。玉山(台灣)

[2017 年 10 月更新]

【塔塔加登山口-孟祿亭-白木林觀景台-排雲山莊-碎石坡-風口-玉山主峰】

路程:22 公里(Day 1: 8.5 公里 / Day 2:13.5 公里)
時間:2 日 1 夜(Day 1 : 6 – 7 小時 / Day 2 : 10 小時)
天氣:0 – 17 度 / 陰,驟雨 / 風力 2-3 級


123[307].jpg


關於玉山

到訪雪山後七個月,又來到台灣這個有 70% 面積都是 1,000 米以上高地的島嶼。3,952米的玉山為東北亞第一高峰,在台灣擁有百岳之首、五嶽、台灣八景等多重身份,在台灣人心中亦有「心清如玉,義重同山」的美譽,它就如台灣的象徵。玉山 (Mt. Jade) 原名最早可追溯至清朝光緒年間記載的「八通關山」,為鄒族原住民稱此山為「pattonkan」的音譯,隨後亦有Mt. Morrison及新高山等名稱。玉山之名則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訂立。


旅程

這次是兩日一夜的行程,只登主峰。若想登北峰、前峰的話則需更早出發。高山低谷八人團隊於登山前一晚抵達海拔千餘米的東埔作休息。東埔是溫泉渡假區,如早抵達的話可順道浸溫泉舒壓。翌日清晨再搭一小時車來到位於台 18 線的上東埔停車場會合登山嚮導。這次的嚮導同為上次登雪山的何隼,是一個十分友善的布農族原住民。稍作整理後便走上停車場上方的玉山管理站作入山登記,我們是當天唯一的香港登山隊。身份核對完成後坐接駁車到達 3 公里外的塔塔加登山口正式開始旅程。接駁車單程費用為 100 元新台幣,坐滿(7 – 8人)才開車,若時間不合未有其他隊佐的話可能要等很久才開車,所以部分人會選擇徒步走到塔塔加。


塔塔加登山口-孟祿亭 (0 – 1.7km / 1 小時 / 上升海拔: 190m)

早上九時多出發,登山口面向東方,出發時正好迎著早晨的陽光,似為一眾登山者打氣。起步沒多久便會經過一碎石滑坡,通過後餘下的路段均為泥路,偶有碎石而且上升幅度平緩,是熱身的好路段,也能順便適應一下海拔高度。這段山路的南面為低谷,因此景觀十分開揚,可邊走邊欣賞遠方的山脈。行走途中會經過不少木橋,這是玉山步道的特色之一,管理處在落差大或難以通行的地方都搭建了木橋方便登山者前進,由登山口至排雲山莊共搭建了 82 座木橋。正常步速下約 1 小時便能到達孟祿亭。孟祿亭往前走一小段有洗手間,有水洗手但氣味濃烈,似是大部份人如廁後都沒有轉動那個協助分解的輪盤所致。孟祿亭本身則為紀念 1952 年行經此地墜崖的美國共同安全署中國分署稅務顧問 J.E. Monroe,當時的玉山步道沿斷崖而上,危險度大增。玉山管理單位亦因為此事將玉山步道調整為現時較安全的走線。


孟祿亭-白木林觀景台 (1.7 – 5.0km / 2 – 2.5 小時 / 上升海拔: 245m )

離開孟祿亭後地勢沒有太大的變動,壓力不大,可慢慢欣賞一路走來的風景。走到約 2.7km 處的巨石路口為登上玉山前峰的分支,這裡距離前峰雖然只有 800 米,但上升幅度達 400 米(1/2的坡度),全段均為石瀑,因此大部鈕登前峰的人都會把背包及物資放在此,務求輕裝登山。如體力許可的話值得挑戰,但謹記預留二至三小時的時間。抵達白木林觀景台前會上升至海拔 3,000米的水平。早上出發的話中午前後便會抵達觀景台,大部分的登山隊都會在此大休及午膳。嚮導也很貼心的燒了一壺熱水給我們保暖。觀景台能直接看到玉山主峰及翌日清晨的道路,無盡的岩石,氣勢非凡。


白木林觀景台-排雲山莊 (5.0 – 8.5km / 3 – 3.5 小時 /上升海拔: 370m )

離開觀景後下起細雨,眾人披上雨衣繼續行程。這段路的斜度開始增加,出現「之」字型的路段,宜慢慢上升避免氣喘。這段亦會經過一至兩個有落石位置,需提高警覺並快速通過不要停留。來到約 6.5km 處是玉山步道的另一個景點「大峭壁」,為菲律賓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長年擠壓向上推,繼而經歷風化露出砂岩層的地貌。離開大峭壁後轉入玉山山脈深處,景色頓時變成玉山滄桑的山脊線及排列整齊的白木林,景色令人著迷。路徑後段進入森林範圍,待看到編號 82 的木橋時便代表今日的行程完結了,我們在下午 3 時多到達排雲山莊。


排雲山莊 (3,415m)

排雲山莊在 2013 年重建及改為兩層後被譽為台灣登山界的「五星級山莊」,皆因山莊保養優良好,公共空間闊落,即使多人在走廊上整理也不會擠迫,而且還有獨立的儲物櫃。最令人意外的是雖然都是睡上下通鋪,但每格的位置可說是十分闊,這裡分配給兩個人的位置相當於雪山三六九山莊及富士山的山屋 3 至 4 人的面積。寬闊的空間除可擺放水壺、個人物品等常用小物外,也對提升睡眠質素有一定幫助。一個房間大致容納 12 – 14 人,運氣好的話還有機會分配的其中 2 個獨立的上下格床位。

領過睡袋及稍作整理後我們被安排在 5 時吃晚飯,有菜有肉有湯,除肉外其餘都可以無限拿,以三千米的膳食來說算是不錯。吃飯時各人測量了心跳及血含氧量,全部隊員心跳都介乎 90 – 110 之間,血含氧量大部分在 80% 以上,狀態算不錯。進餐完畢後已差不多日落,理論上走出山莊欣賞銀河是不能錯過的活動,可惜當晚多雲,與星空無緣,只好早一點躲進睡袋。但畢竟只是傍晚 6 時,要睡著也是不容易的事…


排雲山莊-碎石坡-風口-玉山主峰 (8.5 – 11.0km / 2.5 – 3小時 /上升海拔: 537m )

半睡半醒的狀態下來到凌晨二時,走到外面感受一下溫度。攝氏四度,無雨,風也不大,算是不錯的天氣。我們的早餐時間是凌晨三時,,嚮導說我們腳程快,所以可以晚一點出發,太早登頂反而一直在吹風。裝上頭燈及多重保暖衣物後我們在 3 時 40分再度出發。登頂的這段路為接近台灣板塊活動的中心區域,加上長年的高山風化氣候,令這裡滿佈三尖八角的碎石,越接近山頂碎石就越多,這亦是「碎石坡」一名的由來。和眾山峰一樣,接近頂峰時都是以「之」字型上升。轉身來回不知多少遍後,一段建有上蓋的路在迎接我們。原來我們已經來到 3,850米位置,這裡有頻繁的落石,因此建了一段有蓋路保障登山者。我們的腳程仍然比嚮導預期的快,因此隊伍在這裡停留了一段時間才繼續前進。畢竟這裡受地形屏蔽完全無風。另外因為接下來的路段需手足並用,所有登山者都會先把登山杖放在這裡,以騰出雙手應付餘下的路段。

待時間差不多後再起行,轉出有蓋山路後是往玉山北峰的分支,而這裡亦是全個旅程中最險要的位置-「風口」。這段路不長,但坡度在 60 度以上,更險要的是這位置為玉山眾山脈之缺口,狹管效應之下周圍的風都聚在此通過,形成強烈的風力。風口的陣風可達每小時 200 公里以上,相當於超強颱風的中心風力。而我們親身感受的確有八號風球的感覺。烈風刺骨,想盡快通過但地勢崎嶇必須小心走,可說是旅程中最刺激的一段。

風口過後便是最後一段登頂路,這裡已全為亂石毫無植披,沿著鐵鏈的指示小心地走過一個又一個高落差的地方,最後便能登上台灣的最高點。玉山頂上全為破碎的岩石,當天吹南風,主峰擋下大部分雲霧令遠處的玉山北峰清晰可見。早上風勢雖不弱,但不足以吹散海量的雲霧,日出是看不到了,在東北亞最高點欣賞雲海也是另一種美。各人在主峰石碑拍照後便準備原路下山,剛剛的碎石坡換成下坡後更為險要,小心下降至風口旁的有蓋山路後,餘下來的路段就相對安全了。眾人回到排雲山莊享用早餐,然後便收拾行裝回程,結束玉山之旅。


備忘

  • 玉山步道算是容易的路線,只是長距離的上斜,很多香港的山路也比玉山步道難。唯一的難關就是風口至山頂的一段高落差石坡,該處務必小心,皆因失足的話後果堪虞。話雖如此,玉山始終是接近 4,000 米的高山,任何時候都不應鬆懈。
  • 風口至山頂的一段風勢強勁,等日出的話不建議太早登頂以免失溫不適。從風口分支位到山頂需時約 20 – 30 分鐘,在有蓋山路處前調整登頂時間是較可取的做法。
  • 海拔 4,000 米的空氣密度為海平面的 63%,相對的有效氧氣量約為 12.7% (海平面時為 21%),即每次呼吸能吸取到的氧氣是平常的60%。因此調整呼吸或刻意的深呼吸能幫助維持身體正常含氧量,減低出現高山反應的機會。
  • 玉山理想登山月份為四月(解除雪季管制後,梅雨季前)及十至十一月(秋季,降雪前)。

申請玉山入園許可程序簡介

登玉山需預先申請入園證,詳情可瀏覽玉山國家公園網站。許可證的種類繁多,從日數、路線以至住宿地可拼出不同的組合,在此以最熱門的兩日一夜玉山主峰線,入住排雲山莊為例。排雲山莊每日有 92 個住宿名額(凡過夜的行程必需先取得床位),當中 24 個名額供台灣籍以外人士於登山日期前四個月班至 35天申請優先預留(惟登山日期只限星期日至星期四)。換句話說若申請在星期一至四登山,只要別做漏步驟可說是保證能取得位置的:

  1. 在「入園申請」處選擇「領隊申請」(可理解作隊伍的代表),填上隊伍名稱、路線、住宿等所需資料。
  2. 申請成功後取得隊伍識別碼,再以隊伍名稱及識別碼登入,繼續填上其他隊員的資料及提供護照副本。
  3. 等待登山日期前一個月公佈抽籤結果(抽籤只影響其他人士,在資料齊全的情況下你已優先取得名額了)。
  4. 在公佈抽籤結果後 7日內繳付排雲山莊使用規費。這是最麻煩的一部分,如無在台朋友協助就必須電匯到台灣,宜在公佈抽籤結果前就準備好。
  5. 直至申請狀態顯示為「核准入園」時,你的玉山行程便終於能確認了。但事情還未完結,入住排雲山莊的話膳食及租借睡袋也要付費的。另外到達上東埔登山口的交通也要自行安排。

玉山入園申請程序以複雜聞名,為防漏辦手續建議還是將整個行程交由登山社承辦較方便,至少不用煩惱往來城市至登山口的交通,費用也節省不了多少。而且多一個嚮導也能在旅程中聽到多一些關於山的故事。


連結


後感

第三次境外登山,亦是 Project 2026 的第一站。距離夢想中的天空仍有好一段路,但至少刷新了自己到過的最高點。感激上天,讓整個團隊順利完成旅程。登頂從來只是成功的一半,安全回到登山口,旅程才算圓滿。大自然變幻無測,無人曉得下一秒會遇到什麼,唯一知道的是,要裝備自己才能繼續往後的旅程。期望在未來,高山低谷能看到更遠的風景。

高山低谷
2016.12
Team Jade
Cat Wong
Delphine Wong
Jessica Li
Karen Fung
Kathy Wong
Kennedy Leung
Scott Ching
Zan Wong

 

分類:海外標籤:, ,

發表留言